Home - 正文

李灿院士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503Group 发布于:2018-11-14

研究概述


  李灿院士研究团队以催化基础研究为立足点,结合应用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方向和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同时致力于解决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环境、能源和人类健康等。具体研究围绕新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环境友好、资源优化利用的新催化反应过程,催化新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和催化理论计算,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CO2转化,光电转换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手性催化和生物催化等。研究组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致力于太阳能科学利用、低碳烃催化转化、环保催化、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力争为国家科技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团队负责人简介


  李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化中心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院院长。曾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2015)、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2008-2012)、第十六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等)。李灿院士团队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 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国际催化奖(2004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中国催化成就奖(2015)、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2016)等多项奖励。 担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及包括Journal of Catalysis在内的12种国际刊物的编委和国际顾问,“催化学报”共同主编及国内10余种刊物编委。被聘为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东北师大、陕西师大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或荣誉教授,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杰出客座教授等。


招聘方向


1.太阳能光催化(人工合成)  

2.太阳能光电催化(人工合成)  

3.太阳能电池(有机电池和钙钛矿电池)  

4.催化in situ 和Operando光谱表征  

5.光催化的光电成像表征  

6.光电催化的理论计算  

7.手性催化和DNA催化  

8.环境催化  

9.二氧化碳资源转化 


岗位待遇


科研条件:提供与国外知名研究单位相媲美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发展机会:博士后出站后优秀者优先留组、留所工作,或推荐到国外继续研究工作,或推荐到合适的单位工作。

个人提升:研究组除培养博士后相对独立的科研能力外,非常重视对博士后其他素质的培养,如学术交流、报告演讲、论文及专利撰写、合作研究以及为人品行等。

薪酬待遇:所有博士后除享受研究所博士后管理相关规定的待遇(如提供公寓等)外,优先推荐申请研究所“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或“iChEM博士后”,iChEM博士后年薪17万以上,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获得者年薪20万以上。


博士后培养方式


  该团队十分重视博士后的培养,常年有10余名国内外知名单位毕业生在组里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组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李灿院士亲自参与指导博士后开题,讨论具体工作内容,同时根据需要还指定各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辅助指导博士后开展工作,可参与辅助指导博士后的部分学术骨干如:韩洪宪、刘龑、范峰滔、宗旭、郭鑫(研究员);以及蒋宗轩研究员(环境催化),冯兆池研究员(光谱表征),施晶莹研究员(光电转化)等;在光电理论方面,国际著名光电理论专家Michel Dupuis 教授亲自指导。


应聘要求


  材料科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理论化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生物学、光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根据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立志从事科学事业。


组内培养的部分优秀博士后代表


  自1997年以来,研究组先后出站博士后近50名,他们绝大部分已经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所在单位的骨干。部分介绍如下:



联系方式:


研究组组长 李灿院士  Email:canli@dicp.ac.cn  电话:0411-84379070

秘书 牛培琳  Email:plniu@dicp.ac.cn  电话:0411-84379302

秘书 郑珉  Email:mzheng@dicp.ac.cn  电话:0411-84379005